近段时间门诊接诊了几位阿姨,主要问题为控制不住小便,常常是一有尿意就得马上去厕所,甚至出门买菜一感觉尿急,来不及打开门就尿了。而且排尿次数越来越多,有时候半小时就得去一次,更痛苦的是晚上睡觉后要起床尿4-5次,根本睡不好,白天也没精神!现在出门前都不敢喝水,把旅游、应酬基本取消,就怕尿急找不到厕所,也担心别人闻到身上的尿骚味。看着她们痛苦的表情,明显的焦虑、抑郁显露脸上。
临床上将这些症状群称之为“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Bladder),简称OAB,逐步表现为尿急、尿频、夜尿和尿失禁。据统计,成年妇女中OAB的发生率达16%,随着年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升高。OAB常常引起严重的心理压力,导致焦虑抑郁,甚至有自杀的报道,而且越焦虑病情越发加重,严重影响妇女社交和生活质量,因此有人称之为“社交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首先我们来看看正常的排尿过程,当膀胱存有200-300ml尿液时,膀胱壁的容量感受器和逼尿肌会产生“尿尿”的需求并将信号传递给大脑,这时,大脑会根据实际的时间、场合判断是否应该排尿。如果时间、地点合适,大脑就将排尿信号下传给膀胱,出现逼尿肌收缩,同时尿道开放,出现正常排尿动作。如果时间、场合不合适,这时盆底肌收缩让膀胱逼尿肌放松,从而使膀胱储存更多的尿液。
然而,OAB患者的膀胱有一点点尿就会有“尿尿”的感觉,并会不受控制地收缩。这些“莫名”的收缩就让人产生频繁的排尿冲动,并且感觉特别急。因此,临床上OAB的最初表现是尿急憋不住,接下来就是尿频,不停地上厕所;接着起夜的次数增多,连做梦都在找厕所;逐步就出现急迫性尿失禁。
怎么检查是否得了OAB呢?有一个诊断工具叫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自我评价量表(OABSS),它是选择您最近一周内最接近您排尿状态,包括白天排尿次数、夜间排尿次数、尿急和急迫性尿失禁4个问题的发生频次进行评分,如果4个问题的总分在3分以上,且问题3(尿急)的得分在2分以上,就可以诊断为OAB。(注意:尿急是前提条件)。如果诊断有OAB,还根据总得分进行病情严重分级。
那么,如果有以上症状,您就该寻求专业人士的帮助了!膀胱过度活动治疗前需排除尿路感染,膀胱出口梗阻(如尿路结石、息肉、肿瘤等)、残余尿量过多(小便后膀胱里剩下的尿量)等,临床上一般采取联合治疗。治疗手段有以下几个:
1、行为治疗:包括减少或避免咖啡因的摄入、减肥、膀胱训练逐步延长排尿间歇来增加膀胱容量。
2、物理治疗:包括盆底肌锻炼和盆底康复治疗。我们再回想排尿反射的过程,盆底肌收缩可以抑制膀胱逼尿肌收缩从而减少尿急达到控尿作用,即医学上常说的A3反射。
3、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
最后,愿所有人摆脱尿频、尿急的困扰,回归家庭、回归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