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讲 如何克服“牙科恐惧症”
对于多数人来说,看牙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儿童更是如此,很多中低龄儿童都会有“牙科恐惧症”,即使到了满口烂牙疼痛难忍的程度也抗拒牙医,最后只能在强制束缚或全麻下进行治疗。如何让孩子不害怕牙齿治疗?我想单单依靠牙医是不够的,更多的还是需要家长和孩子的共同努力和配合。
首先需要明确的一点是,不要等到牙齿有问题了再就医,孩子一旦开始长牙就应定期检查。这样除了可以早期预防早期发现问题,还可以让孩子尽早习惯医院环境和牙医,即使以后真的需要做治疗,孩子的抗拒程度也会轻微很多。
家长如果发现孩子出现龋齿需要治疗,建议先在家里做做“功课”,给孩子一个心理准备期。可以给孩子讲小动物看牙医的故事,辅以相关视频或书籍,让孩子对看牙有个感性的了解,明白看牙的必要性。或者跟孩子玩游戏,扮演牙医和小病人,利用简单的家庭物品(例如手电筒、牙刷等等)互相检查牙齿,让孩子觉得看牙如同做游戏一样,而且可以让孩子习惯有检查物品在口腔里的感觉。此外还可以给孩子许诺一定的奖励,比如乖乖看完牙齿就可以去吃美食或者奖励玩具等等。当然,不能给孩子做不实的承诺,例如看牙一定不会痛、不打针、一分钟就补好牙齿等等。
做好心理准备后,就可以带孩子到医院了。家长们可以利用候诊的时间带孩子熟悉环境,在诊室外观察配合的小朋友如何治疗,增强信心。一旦孩子进入诊室,与孩子沟通的主要任务就落在了牙医身上,这时家长要做的就是全力配合。医生会询问家长病史并简短交流,这种交流需要医生和家长一起营造一种朋友间沟通的氛围,让孩子对医生尽量消除恐惧感。坐上牙椅后,医生会采用TSD流程给孩子做治疗准备:T(Tell),即告知,医生会分步骤告诉孩子下面将要做什么;S(Show),即演示,医生会把所有用到的器械展示给孩子并在口外演示如何操作,D(Do),即操作,医生会在孩子明白后再一边讲解一边尝试口内操作。这个过程需要家长尽量保持沉默,只有在孩子表现出焦虑和抗拒时偶尔安抚下即可,过多的话语反而会干扰医生和孩子的沟通。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孩子的表现判断是否需要家长离开诊室,让儿童单独就诊。虽然看上去很残忍,但单独就诊往往能激发孩子的勇气和忍耐力,就像很多孩子在没有家长时摔倒反而不会哭闹一样。如果家长因为心疼孩子不能配合,结果往往是治疗被迫中止。
治疗成功结束后,医生和家长应该表扬孩子并给予一定奖励,这样就会让他对治疗有一个非常正面的印象,甚至会忽略治疗过程的不适,也会使得复诊更加顺利和轻松。
最后,家长们对于孩子看牙要有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年龄小,烂牙通常多发,孩子的牙齿治疗往往需要多次就诊,所以切忌贪多求快。总而言之,和孩子充分沟通,充分信任孩子和医生,坚持原则的同时给孩子适当的鼓励和奖励,就可以让看牙不再恐怖,让孩子远离“牙科恐惧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