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花都》报道】浅谈孕期职业和环境保健
随着人们优生意识的不断提高,广大群众往往对孕期从事的职业和所处的环境是否对胚胎发育造成不良影响感到担心,而希望医生能给予指导。在门诊,我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我们单位是从事出口的,车间里存放着很多的化工半成品,每天上班,我虽然不直接接触这些化学品,但是,闻到那些味道,我会觉得恶心,但我们领导总是说没事儿,您说,这些化学品对我肚子里的胎儿有没有影响?我是不是该换个工作呢?”我说:“当然有影响了,女性在受孕3到8周,是肚子里的胎儿各器官发生的时期,这时候如果受到对胚胎有毒性作用的有害职业因素,如高浓度的铅、甲基汞、砷及放射线的影响,常常会使胎儿出现先天性缺陷,你现在可能处于这种情况。”
孕妇的健康对第二代健康的影响极大,直接影响出生人口素质,所以孕期保健显得尤其重要,孕期职业和环境保健是孕期保健的分支,职业和环境在孕期存在的危害不容小视,与工作有关的环境危害更不可忽视。为了提高出生人口素质,积极开展孕妇的职业和环境保健十分必要。
虽然我们无法消除工作内在的不良环境,也无法改变外界的自然环境,但是我们通过预防可以减少或降低其对我们的危害,使其危害最小化或无害化。
以下是一些关于孕期职业和环境保健知识:
1、完善劳动制度,做好劳动保护,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女性在怀孕期间不能从事多类工作。
2、加强个人防护,必要时穿戴防护服、防护帽、防护眼镜、防护口罩(防尘防毒)。
3、生活要有规律,合理安排劳动与休息,避免过劳,应劳逸结合,要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适当减轻劳动强度,减少劳动时间。
4、避免长时间高温与低温环境。
5、有计划妊娠。
6、采用屏蔽措施,少用手机、微波炉,少用电热毯防辐射。
7、采用隔音消音措施,使用吸音材料,限制汽车喇叭音量,远离噪音区。
8、避免被动吸烟,禁止吸烟酗酒。
9、减少对环境污染,避免接触有毒有害放射性重金属物质。
10、合理使用药物。
11、良好的排风系统,加强室内通风换气。
12、养成良好卫生习惯,正确食用碘盐,饭前洗手,多食用绿色食品(菠菜、萝卜、白菜等绿叶蔬菜和小米、黄米、糙米、荞麦等),不吃生食,合理膳食。
13、新装修的居室进行通风换气一定时间检测正常后再入住。
14、定期产检,注意个人清洁卫生。
妊娠期间的健康状况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关系很大,在中国大部分孕妇还从事日常工作,工作环境中的各种有害因素无一不是经由母体对胚胎或胎儿发生影响的。他们可以直接作用于胚胎或胎儿,也可以通过对母体不良影响,损害母体健康而间接地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影响胎儿的正常发育。正确的职业和环境保健,可以降低不孕,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剧吐,贫血,宫缩乏力,自然流产,早产,胎儿发育异常(畸形或先天缺陷),胎儿生长受限,胎儿窘迫,死胎,死产等可能危及胎儿的妊娠或分娩并发症的发生率。我院的优生咨询门诊,能很好的提供优生和保健咨询,请有需要的孕妇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