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花都》报道】手术前麻醉医生为何要反复强调不许吃东西?
身为麻醉医生,常规工作是术前一天访视病人,以便准备第二天的手术。访视时会询问患者的病史、手术史和药物过敏史,进行气道评估,评价心肺功能。
不管病人做什么手术,麻醉医生都不会忘记嘱咐:当晚十点睡觉以后不可以吃东西,早上起床后可以刷牙洗脸,不能喝水,不能吃任何东西。
病房的医生护士手术前交代病人及家属如何进行术前准备时,除术前洗澡、备皮之外,通常也要强调手术前不吃不喝,否则会取消手术。还有一些做麻醉后的检查项目时,医生护士也会强调术前禁食禁水。
在手术当天,也就是第二天,病人进入手术室后,负责手术间巡回的护士和麻醉医生在实施麻醉前都要再次询问病人禁食水情况。如果病人没有遵循医嘱禁食禁水,吃了东西或喝了东西,病人的手术就可能会被取消。
为什么麻醉医生如此在意病人禁食禁饮的时间呢?
因为,这是一个对手术病人生死攸关的问题!有些人可能认为,在手术前吃点东西才有体力熬过手术和麻醉,这种认识是错误的。患者被麻醉后会失去意识,或丧失自我保护的反射,如果胃内有食物,可能会发生呕吐,在麻醉状态下发生的呕吐可以引起误吸,直接导致窒息或严重的肺炎而致命!
什么是“误吸”呢?
误吸是指胃内容物没有沿胃-肠的消化道继续消化,而是从胃里经食管返回咽喉部乃至口腔,错误地进入呼吸道。为了最大可能的避免麻醉状态下呕吐引起的误吸导致的严重后果,除了局麻(不需要专业麻醉医生)以及特殊急诊(病情不允许等待时间)以外,接受任何麻醉之前病人都必须达到规定的禁食禁饮时间。这时,胃里是一个排空的状态,在麻醉后发生呕吐也不会有东西错误地进入呼吸道。
“误吸”是怎么发生的?
人的咽喉既是呼吸的气道,又是消化系统吃喝的通道,这里有一个结构叫会厌,就象一个阀门,吃喝的时候需要吞咽,会厌就会遮盖气管,而呼吸的时候会厌遮盖食道,这是一个非常精细复杂而巧妙的反射,既要让食物顺着食道进入胃,又要使呼吸的空气进入肺。如果这个反射发生故障,就会出现问题。若是要手术,一旦被麻醉以后,这些保护性的生理机能都或多或少减低甚至完全丧失:食管下段括约肌松弛,起不到闸门的作用,胃内容物返流至食管和口腔;吞咽反射被打乱,只要咽部有食物,就可能进入肺内;咳嗽反射被抑制,进入气道内的胃内容物不能通过咳嗽反射被清除出来,可以引起严重的化学反应(胃酸)性肺炎,导致呼吸功能衰竭,如果误吸严重可直接导致窒息死亡。
对于有些慢性病人,如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禁食”是否包括“禁用药物”呢?通常来说,降脂药、降压药等药物是不能停用的,尤其是降压药,停用可能导致血压波动;但降糖药和胰岛素等是坚决要停用的,在空腹情况下使用降糖药物很容易引起低血糖。具体情况还请咨询医生。
如果到了手术时间,却发现患者没有严格执行禁食水要求,医生也是有办法的。若非急需进行,通常还是建议推迟手术,等患者满足所需禁食时间后再进行。手术不能推迟的情况下,医生会给患者静脉注射抗酸药、止吐药、促胃肠动力药等,可以尽量避免术中误吸、呕吐等情况发生。
但是,这只是迫不得已的方法,建议每位患者最好还是配合医生,遵从术前禁食水的原则,这是为自己的生命安全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