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产科的常见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可伴有多脏器损伤,且临床表现多样,是导致孕产妇及围产儿患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原因。我国妊娠期高血压发病率报道为9.4%,造成的孕产妇死亡率为4.2/10万,占死亡总数的9.3%。故妊娠期高血压为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妊娠期高血压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还没有任何一种单一的因素能够解释子痫前期-子痫的病因和发病机制,而是综合了母体、胎儿、胎盘等多种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故难以做到有效预防该病的发生。
因此,为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对孕产妇及围产儿的危害,需尽可能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孕产妇自身可通过学习以下几方面,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及时发现异常,及时就医,保护自我。
1.水肿:妊娠期间的水肿并无特异性。约80%的孕妇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水肿,这是正常的生理过程,特别是在孕晚期出现脚踝和腿部的轻度水肿,可视为生理性水肿,休息后可消失。如经休息后并未消失,则可能为病理性水肿。水肿如若发生在孕28周前或(和)全身水肿突然发生则应引起高度重视,及时就医,并详细告知产检医师水肿的发生时间、发展过程、能否缓解以及加重因素等。
2.体重的异常增加:体重过度增加是重度子痫前期的潜在危险因素。排除衣物增减、饮食因素,每周体重增加超过0.5kg即需要引起重视,及时就医。
3.血压变化:目前电子血压计已相当普及,孕妇可自行于家中监测自身血压,当舒张压为81-89mmHg时及时就医。
4.认识孕前高危因素与子痫前期发病风险:
1)前次妊娠子痫前期病史20-30%
2)前次妊娠子痫前期发生于孕28周前50%
3)慢性高血压病史15-25%
4)重度高血压40%
5)肾脏疾病25%
6)前期妊娠妊娠期糖尿病病史20%
7)糖尿病B/C级10-15%
8)糖尿病F/R级35%
9)易栓症10-40%
10)肥胖/胰岛素抵抗10-15%
11)年龄大于35岁10-20%
12)子痫前期家族史10-15%
13)初次妊娠6-7%
对照上述高危因素,结合自身情况,建议孕妇孕早期建册产检,详尽告知医生病史,按时产检,有高危因素加密产检以期保障自身安全。
5.妊娠高血压患者的饮食原则:
1)控制食盐的用量,菜肴要清淡,如果患者浮肿严重、尿量过少,可采用无盐饮食,除了烹调时不加食盐外,各种含盐食物,如咸菜、酱豆腐,火腿、咸肉、腊肠、咸面包都不宜食用。
2)补充蛋白质,最好能多选择一些优质的动物蛋白质,如乳类、瘦肉类、鱼虾类等
3)限制食用刺激肾脏、增加肾脏负担的食物,如含有酒精的各种饮料(菜肴中也不要用酒)、辛辣的调味品,以及含挥发油、辣素、草酸多的各种蔬菜,如菠菜、韭菜、芹菜、大蒜、蒜苗、洋葱等;此外过浓的肉汤经代谢后也可产生过多的尿酸,加重肾脏的负担
4)如果患者在怀孕前就有高血压史,还应避免食用高胆同醇的食物,如鱼子、鱿鱼、脑髓、肥肉和动物内脏等
5)妊娠高血压病患者要多吃蔬菜和水果,因为它们中含有较多的维生素C,尤其是西红柿、橘子、鲜枣等;具有利尿作用的食物也可适当吃用,如冬瓜、葫芦、茄子、茭白、赤小豆、绿豆和鲫鱼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