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生完娃,为什么却出现了脱垂、漏尿、性冷淡了呢?这个锅呀,生孩子不背。很多人认为生育是引起盆底问题的主要原因,这是一个常见的误区。盆腔脏器脱垂(POP)是一类由各种原因导致的盆底支持组织薄弱,造成盆腔器官下降移位引发器官的位置及功能异常。以外阴部块物脱出为主要症状,伴或不伴有排尿、排便异常,外阴部出血、炎症等,程度不等地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对女性而言,分娩导致了盆底功能障碍,但许多其他因素也可能引起盆底的各种症状。
1、盆底肌肉薄弱。
薄弱的迹象包括:打喷嚏、跳绳时出现少量漏尿;听到水声就尿急而引起漏尿;脏器脱出阴道口,出现坠涨感、盆腔疼痛和性交痛;姿势不良和呼吸改变。
2、盆底肌肉紧张
紧张的迹象包括:膀胱过度活动和排尿费力;尿频但每次排的尿量少,便秘和排便困难;同房时疼痛;盆底和盆底肌肉触发痛;呼吸方式改变。
3、便秘
长期排便费力会影响盆底肌肉神经系统,导致控便及控尿能力下降。慢性便秘削弱盆底肌对膀胱、子宫和直肠的支撑,从而引起脏器脱垂。
4、腰围
女性腰围越大,盆腔功能障碍的风险越高。盆腔内脏的脂肪蓄积增加了盆底肌肉的负担。
5、负重
当盆底肌肉缺乏快反应、支撑和托举的协调能力时,负重引起腹腔压力增大就会超过盆底肌肉的极限。如果负重时盆底肌无法支撑和托举,内部支持韧带和结缔组织就存在过度拉伸的风险,从而导致盆腔器官脱垂。
6、妊娠和分娩
因为胎儿和羊水的缘故,使得女性的骨盆关节和韧带在妊娠期承受着巨大压力。
7、长期腹部锻炼
盆底肌肉超负荷工作时就会出现损伤。长期进行增加腹压的腹部支撑锻炼和高强度的腹肌锻炼,可能会超出盆底肌的控制能力。
对一些女性而言,反复增加腹内压力或者一个突然的负重可能会导致盆底损伤,甚至是脱垂。产后,在这些盆底肌肉尚未恢复、身体姿势曲线未达到动态平衡的情况下去锻炼或负重,只会让已经受损的盆底肌肉、支持韧带和结缔组织雪上加霜。
8、长时间的咳嗽
患有慢性肺部或者呼吸系统疾病(哮喘、囊性纤维化、支气管炎)或吸烟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患病几率增加。
9、疲软的结缔组织
胶原蛋白是结缔组织中为皮肤、关节、肌肉、韧带和肌腱提供张力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当一个母亲患有盆底脱垂性疾病,女儿未来出现脱垂的风险更高(由于遗传了胶原蛋白的类型)。
10、情绪反应
正如有些人紧张时会无意识地收紧自己的下巴和磨牙,一些情绪压力的累积也会在我们不知道的情况下导致盆底肌肉的紧张。当这些肌肉不断被收紧,其结果就是过度紧张导致膀胱和直肠功能障碍和盆底疼痛。
非手术治疗对于所有盆腔器官脱垂(POP)患者都是应该首先推荐的一线治疗方法。目标为缓解症状,增加盆底肌肉的强度、耐力和支持力,预防脱垂加重,避免或延缓手术干预。方法包括子宫托、盆底康复治疗和生活方式干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