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宫颈糜烂
门诊经常碰到病人进门就说:医生,我有宫颈糜烂,我要治疗。糜烂"一词给人很不好的联想,还容易和宫颈癌联系在一起。但是,所谓的"宫颈糜烂",大部分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简单点讲,不能算是疾病,大部分"糜烂"都是激素水平导致的柱状上皮异位,待激素水平稳定后,"糜烂"可自行改善。如今"宫颈糜烂"这个名称已经被正式取消,我们妇科教科书也取消了这个称谓,改为"宫颈柱状上皮异位"。所以不是说见到"宫颈糜烂"就需要治疗,而需要进行宫颈筛查。
根据指南,无论宫颈光滑或"糜烂",21岁以上的女性可行宫颈癌筛查。如果细胞学和HPV检查结果没有异常,"宫颈糜烂"就无需特殊处理了,只需按时筛查即可。
二、HPV感染
随着宫颈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女性发现自己的筛查报告提示HPV感染,造成心理负担极大。
HPV即人乳头瘤病毒,是导致宫颈癌的病因。宫颈癌的患者99%有HPV的持续感染,但是不是说HPV感染就一定会发生宫颈癌。大量医学统计资料表明,虽然女性一生中有过HPV感染的人群比例高达80%,但大多数为一过性,几乎所有HPV感染都在1~2年内(平均8个月)被机体免疫系统清除而不产生瘤样改变。
大多数女性体内的免疫系统可以把进入体内的HPV消灭掉,少数女性(约10%)持续HPV感染或重复感染,成为子宫颈癌的高危人群。经过5-10年或更长的时间,随着HPV病毒整合到细胞核内,发展为癌前病变,再继续发展为宫颈癌。
虽然,一些药物可以通过抗议或提高免疫功能治疗HPV感染,但目前,全球尚无清除HPV的特效药。我们进行宫颈癌筛查,并不是为了发现HPV阳性者,而是为了筛查出宫颈癌前病变。如果是HPV阳性的女性,若细胞学及组织学化验都正常,不必过于担心。规律作息、加强营养、锻炼身体等提高个人免疫力,大部分HPV病毒,可以自行清除。
三、盆腔积液≠盆腔炎
盆腔积液一般是盆腔B超检查发现,盆腔积液分为生理性和病理性,生理性盆腔积液,是由于在月经期或者是排卵期会出现少量渗出液,而子宫直肠窝为腹腔的最低点,水往低处流,这些渗出液会积聚于子宫直肠窝而形成少量的盆腔积液。几乎每个女性都会有不同程度的盆腔积液,一般女性都在3厘米以下。3厘米以下可以视为正常范围,如果没有其他不舒服的症状,是不需要治疗的。
病理性盆腔积液可由多种妇科疾病所致,例如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证、宫外孕破裂、卵巢黄体破裂等,需要由专业的妇科医生鉴别病因,却不可盲目认为就是盆腔炎。
四、子宫肌瘤
据统计,30岁-50岁的女性约20%有子宫肌瘤,即每五个女性中就有一个中招。不过,此"瘤"非彼"瘤",子宫肌瘤的瘤多数是良性的,而且通常没有症状,一般不需要治疗,每3-6个月复查一次即可。
而很多仍需生育宝宝的女性担心有子宫肌瘤会影响怀孕。其实,是否有影响主要取决于子宫肌瘤生长的部位,其次取决于子宫肌瘤的大小。粘膜下子宫肌瘤生长于宫腔内,即使是1cm也会引起月经改变、贫血,同时也会影响受孕,需要尽早手术治疗。如果往浆膜层生长的肌瘤,如果没有症状,不超过5cm,可以先观察。因此,有生育要求的子宫肌瘤患者,是先手术还是选怀孕,根据不同的情况,治疗方案需个性化确定。